返回

大唐:我是大佬我摊牌了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4章 苏家庄
存入书签 我的书架 返回目录
亲爱的书友,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,可能导致更新不及时,访问最新更新请点击


    泾阳县莫家庄,哦,现在已经改成苏家庄了。
    庄户们早早的就聚在庄主家门口等待着新庄主的到来。
    一个面色黝黑,满脸褶皱,头发花白的老汉向原庄主家管家问道。
    “钱管家,咱们这新庄主何时能到啊?新庄主会不会涨租子?”
    钱山苦笑道。
    “刘老伯,我也是昨天才得知这莫家庄换了主人,哦,现在不是莫家庄了,是苏家庄。”
    “对于新庄主,钱山也没见过,如何能得知他的想法?”
    “哎,说实在的,钱山还不知道能不能继续留在庄子上做管家呢~哎!”
    苏家庄是李二给长乐公主李丽质所留的食邑之地中的一部分。
    只有每年收租时,长乐公主的下人才会来一次。
    偌大个庄园平日里也只有钱山和妻儿在住,苏家庄也是钱山在代管。
    不过尽管如此,钱山也没有把自己当作苏家庄的主人。
    没有鸠占鹊巢的住进主家后宅,而是居住在其中一个小院内。
    对待庄户们也很好,每到灾年便会减少田租,不至于让庄户家的日子难过。
    可就在昨日突然有主家的人来通知钱山,说庄子换了新主人。
    从今以后,苏家庄的一切都由新庄主做主,与他们再无关系。
    钱山和庄户们忧心忡忡,所以一大早就聚到了一起等待新庄主的到来。
    “来了来了,庄子口进了好多辆马车,还有一队护卫呢,应该是新庄主到了!”
    一个穿着粗布短衫赤着脚的十五六岁的少年~二狗,一边叫嚷着一边快步向众人跑来。
    刘老伯紧张道。
    “二狗子,你看清没啊?”
    “看清了,我二狗的眼睛出了名的好使,哪能看不清呢?”
    刘老伯急忙道。
    “快快快,准备好!都别乱说话,等会钱管家迎接新庄主,咱们笑就行,先别瞎问!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十几辆马车货车带着一股烟尘驶进苏家庄,停在庄园门口。
    苏宇掀开车帘走了出来,站在马车上,摇晃着脖子,扭了扭酸痛的腰肢。
    古代的马车也太颠簸了,在长安城里还好些,这一出长安城,就跟坐快艇在大海上乘风破浪似的。
    苏宇觉得自己至少有一半时间屁股都是微悬在空中的。
    马车内,秦卿儿和小婵也被颠的腰肢酸痛,头晕眼花的,还没缓过来。
    苏宇一手搭着车棚,一手捂着后腰,向庄园大门口的庄户们看去。
    庄户们也不知这位是不是新庄主,但是笑就完了。
    于是苏宇就看到几百个身穿破旧衣衫的庄户,弯着腰,呲着牙对着这边嘿嘿嘿直笑。
    心中正纳闷呢。
    钱山赶紧迎了过来,对着站在马车上的苏宇施礼道。
    “前管家钱山见过苏庄主。”
    苏宇挥了挥手。
    “免礼。”
    然后一向着人群一仰头,问道。
    “怎么回事啊,一大早的,怎么庄户们都跑到这里来了?不是你为了拍马屁,所以才搞这么一出的吧?”
    钱山赶紧解释道。
    “回苏庄主,钱山昨日才得了消息,说庄主今日会来,庄户们只是想来看看庄主,并无他意。”
    苏宇也没在意,站在马车上不停向周围打量着。
    钱山站在马车前,左等右等,也不见苏府的管家出面来与自己交接,带着下人们入住庄园。
    后面马车上下来的也尽是一些穿着一致的孩童,和一些丫鬟仆人。
    丫鬟仆人是程裴氏亲自在伢行挑选送来的,都有官契在身,而这队侍卫则是李二送的,说是给贤弟当个护院。
    没有寻到管家的身影,钱山只好开口问道。
    “苏庄主,不知贵府管家何在?”
    苏宇摆了摆手。
    “我府上没有管家,你要是不嫌弃就留下来继续做管家。”
    钱山大喜,连忙拱手施礼道。
    “钱山见过苏老爷。”
    苏宇点了点头。
    “叫公子就行,对了,那你就安排那些侍卫把后面马车上的东西都抬进苏府吧。”
    “回头带我去苏家庄原来的学堂看看。”
    钱山兴高采烈的点头答应。
    把苏宇和秦卿儿小婵引进庄园后,便开始安排丫鬟仆人和侍卫们搬东西。
    那些庄户们也主动凑了上来,一起帮忙,期盼着能给新庄主留个好印象。
    忙活了小半个上午,这才安排完毕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下午,钱山带着苏宇出了苏府,向着苏家庄原本的学堂走去。
    苏宇原以为苏家庄上的庄户们过的应该还不错,可实际上,他们也只是比那些灾民强上一些而已。
    他们的房舍都是土坯搭建的,具体是怎么做的呢?
    据钱山所说:
    苏家庄旁有条小河,庄户们将河泥放在模具中,制作成固定大小的长方体,然后经过太阳暴晒,变成泥砖。
    再把这些泥砖堆砌在一起,上面再搭个简易轻便的房梁,铺上稻草,就变成了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住宅了。
    苏宇和李二还有程府合股的煤炭生意才刚刚开始,铁炉也还没有推广开来。
    看着这些简陋的住宅,苏宇不禁有些担心,这个冬天会有多少人会冻死饿死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而且这庄子,也不像苏宇想象的那样,家家户户都会养很多鸡鸭鹅还有猪。
    这几年年景不太好,地里收成不多,虽然现在都大唐是四十税一的良心税率,但大多数庄户们也只是能填饱肚子而已,根本没有多少余钱。
    钱山说,一个大人每顿至少要吃四五碗饭,小孩也要吃两碗。
    没有余粮,麸皮那都是人吃的!
    年景不好,人都不够吃,哪有余粮喂鸡鸭鹅猪?
    所以整个苏家庄两百多户,只有几户人家有几只鸡鸭。
    至于猪,苏家庄就没养猪的!
    吃的又多,又不长肉,也不能像牛一样帮人耕地。
    而且吵闹的很,尤其是到了发情季节~
    辛辛苦苦养到大,也就百十多斤,去了骨头和下水,能有多少肉?
    要是闹了病死了,猪赔了,粮食也白瞎了,根本不赚什么钱。
    听的苏宇直叹气,古人也不比后世人多长一个胃。
    为何一个成年人吃四五碗饭才能吃饱?
    没有油水啊!
    后世的家猪白白胖胖的,基本都是两百斤到三百斤左右,四五百斤的也很多,甚至六七百斤都有。
    大唐的猪为何养不肥?
    这是因为没煽啊!
    可惜古人不懂!
    “哎,这日子过的~”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