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儒道入圣,谁说我是纨绔世子?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83章 半圣在此
存入书签 我的书架 返回目录
亲爱的书友,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,可能导致更新不及时,访问最新更新请点击


    “得饶人处且饶人。
    纵虎归山,后患无穷。
    此两句何解?”
    “…… ”
    “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。
    先下手为强,后下手遭殃。
    此两句又何解?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亡羊补牢,为时已晚。
    亡羊补牢,未为晚也。
    此两句又当何解?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
    人善被人欺,马善被人骑。
    此两句又当何解?”
    “出淤泥而不染。
    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
    此两句又当何解?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沈辰安( ′▽`)
    儒雅中年人此时已不再照顾沈辰安情绪,上来就是一顿输出。
    沈辰安欲哭无泪,他只恨自己为什么最开始的时候,要答话。
    沈辰安身后梧桐,朱冬及典渊三人也是分外同情自家世子。
    旁边那一男一女,嘴角已然微微带起一抹笑意。
    仍在闭目养神的老者,仍没有睁眼。
    “仁兄,且慢。”
    沈辰安终于忍不住,打断了儒雅中年人。
    “公子,何事?”
    “仁兄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?”
    “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……”
    “不是,再上一句。”
    “我有几处疑问,烦请公子解惑……”
    儒雅中年人犹犹豫豫开口,不知面前的公子,是否想问这一句。
    “不好意思,不解。”
    沈辰安立即坚定且决绝的回答。
    儒雅中年人(′??Д??`)
    沈辰安正欲转身离去。
    一直闭目的老者舒展了身子,缓缓睁开双目。
    “文攸。
    尽信书不如无书。”
    老者虽须发皆白,但脸上皱纹倒是不深,尤其双目极为明澈。
    “师父教诲的是,只是弟子心中困惑,不抒不快。”
    “文道之事需多自悟,别人教来的道理需自身验证,即使是先贤之理亦如是。”
    老者面色如古井无波。
    “弟子记下了。”
    儒雅中年人恭恭敬敬行了一礼。
    须发皆白的老者起身,面带笑意看向沈辰安等人。
    “教徒不严,多有打搅,烦请见谅。”
    沈辰安躬身行了一礼。
    “告辞。”
    他真是一时也不想在此处多待。
    先前还以为这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狂傲,所以才不回答儒雅中年人的问题,现在看来实在是太睿智了。
    “小友且慢。
    于此相逢即是缘法。
    先前你回答了老夫弟子一个问题。
    现在你可以问老夫一个问题。
    你体内文气,似有翻涌,想必心有所感,亦或是心有所获。
    只是奈何,被心中疑问所困。
    若是有疑难之处,尽可提来。
    老夫尽力为你解答便是。”
    沈辰安听闻老者此言,心中震动。
    老者一眼便看穿他体内文气似有翻涌,想来也是儒道大家。
    岭南一行之后,体内文气涌动,文心亦有所感,但却像是被卡在瓶颈之中一般。
    沈辰安自知遇上了高人,随即正色行礼。
    “却有一问,请先生解惑。”
    “但讲无妨。”
    老者含笑抚须。
    沈辰安目光之中有些怅然。
    “人生天地间,不过忽然而已。”
    听闻沈辰安第一句,旁边持剑的壮士以及面容姣好的女子,不由得将目光投在了沈辰安身上。
    儒雅中年人的目光,自始至终便没有离开沈辰安身上。
    沈辰安开口倒是也让老者眼前一亮。
    看面前少年不过十几岁模样,但心性却是如此沧桑。
    沈辰安并没有注意到旁边几人的目光,继续说道。
    “有人命重如山岳,有人命轻如落雪。
    朱门酒肉,门口却有饿死之人。
    官宦之府,不乏以权欺压百姓之人。
    千里沃土,也曾倒卧遍地枯骨。
    我有些想不明白,儒道于这世间又有何用。
    倒不如大权在握,做得更多一些。”
    沈辰安收回心神,转而看向老者。
    须发皆白的老者听闻沈辰安所问,不禁点了点头。
    他再次打量着面前的少年,双目炯炯,刚才所问,应是由心而发。
    老者身旁三人,亦是正色望向这个少年,没有半分轻视之色。
    小小年纪,竟能有此般胸襟,自是不凡。
    老者并没有立即回答沈辰安的问题,而是将目光投向身后另外三人。
    “文攸,你为何修儒道?”
    须发皆白的老者看向先前那名儒雅的中年人。
    “回师父,弟子修儒道,是想穷尽天下学问,遍阅天下典籍。
    先贤云: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
    乃吾毕生之追求。”
    老者微微点头,看向持剑壮士。
    “古今,你为何修儒道?”
    肌肉虬结男子,取下身后巨剑,及腰间配剑。
    “回师父话,弟子主修武之剑道,儒道读以修心,只是觉得儒道有两句话说得极对。
    一句是:以礼待人;另一句是:以理服人。”
    男子说着便持配剑说道:“此剑名为:礼。若是以礼相待不成……”
    他又举起手中巨剑:“那我便以理服人。所以此剑名为:理。”
    沈辰安一行四人,心中震惊之情溢于言表,他们似乎猜出这几人身份。
    “冰心,你为何修儒道?”
    气质清冷的绝美女子躬身行礼。
    “回师父话。弟子专修蛊道,同二师兄一般,只是觉得儒家有一句极为有理,所以修儒以修心。
    先贤云:故以战去战,虽战可也。以杀去杀,虽杀可也。
    弟子极为赞同此言。”
    须发皆白老者并未理会沈辰安四人反应。
    “世有萤光,炬火,灼日,皆为光;修行有儒、武、佛、道、术、巫、蛊、妖、神魔各道,皆为修行;人有三六九等,皆为人;儒有千言万句,皆为儒。
    修儒何为?
    于百般人,有百般意义。
    无他,合乎本心耳。
    你能提出此问,想必心中大概有所答案。
    闭目凝神,由心而发,那即是你心中所问,亦将是你此生所求。”
    九品至一品,皆为修行。
    一品之上,为超品,乃世间绝顶,可称圣。
    圣人千古方出一位,而今世上并无一位圣人,七国皆有一位一品修行者坐镇,称半圣。
    景国之中那位一品修行者,便是儒道半圣孟庄。
    其桃李满天下,但是唯有三位亲传弟子。
    大弟子人间文库,文攸,传其遍读世间书,但是儒道尚未入品,只是一位普通读书人。
    半圣言:若文攸无纠结,可儒道一日入半圣境界。
    二弟子剑道魁首古今,武道二品境界,持两柄剑,一柄为“礼”,另一柄为“理”,全力可与一品境界一战。
    三弟子蓝冰心,蛊道二品境界,神不可测。
    这些事迹不仅景国人尽皆知,就是七国之中,也是名声赫赫。
    沈辰安四人自然猜出了面前几人身份,所以才如此惊异。
    沈辰安压制心中情绪,如半圣孟庄所言,缓缓闭目。
    孟庄伸出一指,点在沈辰安额间。
    沈辰安只觉一道精纯文气入体,戳破了心中郁结,他终于看清了心中答案,不禁口诵之。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