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儒道入圣,谁说我是纨绔世子?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97章 明德书院逢姜猛
存入书签 我的书架 返回目录
亲爱的书友,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,可能导致更新不及时,访问最新更新请点击


    从世子沈辰安院中走出的姜猛,在镇国公府门口正好碰到自家老爹。
    姜猛看向自家老爹眼神,只觉得蓦然间升出一股寒意,使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。
    果不其然,姜猛的预感十分准确。
    回到自家府中之后,姜猛便被自家老爹又给吊在了树上。
    “爹,孩儿没做错什么事呀,为何又抽打孩儿?”
    姜猛被吊在树上便是一顿哭嚎。
    “你说你是不是隐藏了实力?”
    一声声破空鞭声响彻在姜府院中。
    “爹,孩儿并未隐藏什么实力啊。”
    被悬吊树上的姜猛一脸的委屈。
    “你不说是不是,我让你不说。”
    姜府院中鞭声更加凌厉,姜猛因为哭嚎,嗓音已经有些沙哑。
    一声声鞭响在风中回荡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自姜尚武走后,镇国公沈烈,只觉得心中分外舒坦。
    自己孙儿真是争气啊,不像是姜家那个小子。
    他又忍不住踱步走到孙儿院中张望,听到孙儿书房传出诵文读典之声,镇国公心中又是一阵欣慰。
    他不忍心打扰自家孙儿,驻足片刻之后离去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书房之中,沈辰安正在翻阅陛下赏赐的经典。
    他有些惊喜的发现,那些极为珍贵的典籍孤本,诵读之,对自身文气精进极有助益,所以自是手不释卷,尽心提升自身实力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,匆匆而逝。
    几日时间,不过瞬息而已。
    今日已然是明德书院入院考核之日。
    若是通过明德书院的考核,登时便能登记为明德书院学子。
    自家大师兄来信说,已然和明德书院的院长打过招呼,沈辰安自行去登记处即可。
    本来镇国公想要亲自去送沈辰安去明德书院的,可是沈辰安觉得太过高调,于是便让自家爷爷留在府中等候,他只是过去登个记,很快便会回来。
    完成入院考核登记之后,正式入书院求学,还要等待几日。
    镇国公府也没闲着,镇国公亲自在家操持大摆筵宴。
    过去登记之后,自家孙儿便是明德书院的学子了,自然是值得相贺之事。
    镇国公已然决定在今日宴席之上,将自家孙儿被半圣孟庄收为亲传之事,广而告之。
    镇国公府中忙得热火朝天。
    沈辰安只带了梧桐和朱冬前去书院。
    镇国公自己不去,还说让诛冥将军典渊护送沈辰安同去,也被沈辰安拒绝了。
    现在的他并不是一个喜欢特别高调的人。
    十分凑巧,在明德书院的门口,碰到了姜猛。
    姜猛是孤身一人前来,在明德书院门口进也不是,不进也不是,显得有几分孤单。
    “猛……猛子。”
    沈辰安朝着姜猛招呼一声。
    姜猛看到世子,便如看到亲人一般。
    “安哥,安哥。”
    虽然离得有些距离,但是沈辰安能看到姜猛眼中似乎有晶莹的泪光。
    姜猛一路小跑,来到了沈辰安身边。
    梧桐和朱冬顿时提起了戒备。
    断不能让这姜家小子,把自家世子带上歧路。
    “你身上的伤?”
    沈辰安看到了他裸露在外,若有若无的鞭痕,这打得也太重了。
    随即他的记忆调出了自家爷爷抽打前身的画面,沈辰安连忙收神。
    太可怕了,他并不愿多想。
    “不重要,习惯了。”
    姜猛连连挥手,熟练得让人有些心疼。
    “你怎么来了?”
    沈辰安有些不解的问道。
    明德书院向来是招收修儒道的弟子,姜猛修得是武道,总不可能是来考明德书院的吧。
    听到沈辰安如此发问,姜猛眼中泪花,差一点喷涌而出。
    “我爹说,要是我今日考不进明德书院,便不让我回家。”
    姜猛说起此话时,委屈得像是一个一百八十斤的孩子。
    “呃……”
    沈辰安还真是帮不上他。
    明德书院向来考诗、词、歌、赋四项,由书院先生现场命题,现场判定。
    虽沈辰安脑海中有前世经典,可是需有感而发。
    既是现场命题,沈辰安也无法随意拿出一首诗词来送予姜猛。
    “既来之则安之,来都来了,你就去试试吧,万一能成呢。”
    沈辰安只能鼓励他两句。
    听闻此言,姜猛眼神中就如同燃起了希望之火。
    “我对自己都没有信心,没想到安哥对我竟有如此信心。
    猛子定不会给安哥你丢人的。”
    沈辰安讪笑道:“若是你无法回去府中,便跟着我一起住吧。”
    姜猛的希望之火,又瞬间熄灭了大半。
    主要是他仅仅能达到识文断字的程度,诗词歌赋也着实太为难他了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明德书院院长书房之中,有争辩之声传出。
    “院长,半圣如此提议甚为不妥。
    若是‘有教无类’,那天下任何人都可入我明德书院。
    明德向来只招收儒道资质极佳之士,如此明德士子皆是人中龙凤。
    明德之名,亦传扬七国之中。
    若是如半圣所言‘有教无类’,那明德之名岂不毁于一旦。”
    说话之人是明德书院大先生萧云昭。
    “萧先生此言差矣。
    孟半圣此言,方彰显儒道容天下之心。
    若是只招收其中翘楚,其资质本就上佳。
    无论其入明德与否,皆能有所作为。
    无法彰显明德教学之力。
    ‘有教无类’,既是让天下何人都可有机会受儒道教化。
    此举无疑可助天下儒道大兴。”
    与其争辩的是书院四先生蔺行知。
    明德书院院长季康坐在书案之后,听着二人争辩,似有所思。
    明德书院之所以扬名于世,与书房之中这几人有极大关系。
    院长季康,乃是儒道二品大儒境界,率性洒脱,极有大儒之风。
    另外便是四位儒道三品立命境的先生。
    大先生萧云昭,主教习文科,含诗词歌赋等,是主课
    二先生洛方仕,教习艺科,含琴棋书画等,是养性之道。
    三先生凌庸,教习礼制。
    四先生蔺行知教习义科,学子深明大义,便是其教学之追求。
    主要是大先生萧云昭和四先生蔺相知争论,二先生洛方仕和三先生凌庸倒是并未多言。
    “二位先生怎么看?”
    季康看着并未多言的洛方仕和凌庸问道。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