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儒道入圣,谁说我是纨绔世子?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475章 太有派了
存入书签 我的书架 返回目录
亲爱的书友,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,可能导致更新不及时,访问最新更新请点击


    四大清流世家的家主和最得意晚辈,一入京都城,便立即引起轰动。
    主要是因其派头太过吸睛。
    四家之人身前,有身着青蓝棉质衣衫的美婢,手持香炉开道。
    手炉不大,却是造型古朴,其上并无繁杂雕刻。
    自其中散出熏烟袅袅,所过之处,街上便残留下经久不散的香味。
    纵是皇城脚下的百姓见多识广,也少见这种气派。
    低调中,透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奢华。
    愈来愈多的百姓,前来围观。
    至于百姓是来看那些美而不艳的女子,还是看儒雅风度四大清流之家之人,亦或是看不远不近跟在一行人身后,手拿桃木枝的中年男人,却是不得而知。
    反正一行人,一出现在京都街头,便立即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    京都大街小巷,纷纷在猜测此一行人来历。
    京都,龙蛇混居之处。
    其中不少有见识的儒生,听闻此事,匆匆赶往观瞧。
    他们倒不是前去凑热闹,而是前去瞻仰。
    熏香开道,为古礼。
    相传在古时,有主人家邀请高贤名士,必会差府中下人,出城相迎,佩香囊或持手炉熏香开道。
    表敬高贤德馨之意。
    京都此番情形,不就是有高贤前来吗。
    都城中的儒生们得此音讯,蜂拥而至。
    有见多识广者,辨出几人身份。
    “是四大清流世家的家主。”
    有儒生沿街一呼,登时便传遍全城。
    清流世家,可是有着高贤名士传承,家学渊源。
    何况是四大清流世家家主亲至。
    在儒生之中,也是有清流拥趸。
    纷纷前来,以仰清流名士风姿。
    被人群识出身份,四大清流世家的家主及晚辈,嘴角眉梢难掩自得之色。
    “素闻高贤远尘俗之事,不知诸位高贤如今入京都,所为何事?”
    有儒生拥趸,在街边深行一礼问询。
    无需四家之人回话,人群之中已然有儒生回答。
    “陛下在中秋佳节,邀四位清流世家家主入宫共赏明月。
    到时,四大清流世家最杰出的晚辈,会作诗助兴。
    就连镇国公府世子沈辰安,亦会作陪。
    吾亦被邀去宫中,同其他儒生一同作陪。”
    人群中一位小有才名的儒生,言语间尽是骄傲。
    周围人群,看向此儒生的视线之中,多是羡慕嫉妒。
    能受邀入宫,与诸位高贤作陪,共赏明月,玄谈雅事,这算得极高荣耀。
    众人又将视线,转回四大清流世家的家主及晚辈身上,纷纷慨叹。
    有德行之人,便如香草一般。
    即使开于荒野,亦会引人追随。
    陛下之所以邀四大世家高贤入宫,便是钦佩清流世家德行。
    这些话,被四大清流世家的家主及晚辈听在耳中,只觉内外通透,难以言说得舒服。
    在旁观瞧的儒生之中,也不乏世子沈辰安的拥趸。
    “镇国公府世子沈辰安,立言、立行、立德,有圣人之姿。
    也不见如这几位清流名士一般矫揉造作。
    不知有何作为,道何言论,行何大事,便可称之高贤。”
    “是矣。
    依吾看。
    世子沈辰安才是赏月诗会之主角。
    毕竟先前,世子殿下一人,便斩夷人三部首领。
    若是没有世子殿下,四方国境战火不会平息。
    国中中秋佳节,亦难得欢庆。
    这分明是陛下,为世子殿下特意筹备的这场赏月诗会。
    四大清流世家之人,才是被陛下请来作陪。”
    四大清流世家之人,听得此番言论,面色不由变得黑沉。
    一时间,京都城中的儒生,就清流世家与世子殿下,谁才是赏月诗会的主角,起了争执。
    百姓们倒是不太懂这些,之所以来凑热闹,主要是觉得这一行人很有派头。
    若论这些人与世子沈辰安,哪一方在他们心中地位更重。
    自然是神资仙质的世子殿下。
    将门纨绔,隐忍多年,一朝崛起,惊艳世人。
    这是连说书先生都讲不来的传奇。
    四大清流世家的家主及四位晚辈,听到沿途之人议论。
    先前那般被吹捧的舒爽,已是荡然无存。
    只觉心中烦躁。
    就好似做事做一半,提上裤子便走了。
    实在憋屈。
    但是众目睽睽之下,四大名流世家之人,皆是表现得极有涵养。
    嘴角始终带着若有似无得笑意。
    入京都城,沿主街一直向东行,在距离宫城不远处,有座馆驿。
    便是四大清流世家,下榻之处。
    距离中秋佳节还有几日时间,未得皇命,非召不能入宫。
    无须四大世家之人打听,自有儒生拥趸,指明馆驿所在。
    馆驿驿丞得了信,便赶忙出来,行礼相迎。
    四大清流世家之人,却是并未急于入内,向驿丞微一还礼,便差使美婢,手持香炉,先行入内熏香。
    而后又将下榻之处的软卧,皆换为棉麻质地。
    待一切准备就绪。
    四大清流世家之人,这才移步馆驿之中。
    驿丞馆驿之中,待了十数年,还是头一次遇见这么讲究的主。
    他赶忙将四大清流世家之人,请入其中,奉上好茶招待。
    孰料,四大清流世家的诸位,却只是闻闻茶味,却未端起茶碗。
    门外四大世家小厮,已经一座小泥炉放下,燃起炭火,烹水煮茶。
    陇州谢氏家主谢世奕,开口向驿丞解释一句。
    “春茶苦,夏茶涩,秋白露。
    新采秋茶,才最可品出茶味。
    这沏茶之水,也最为讲究。
    山水上、江水中、井水下。
    以井水所沏春茶,实难入口。”
    驿丞口中称是,心中却是在骂娘。
    这茶他平日里自己都舍不得喝,今日想着拿出来招待,这四大清流世家之人。
    没想到,却入不得别人眼中。
    早知,便不拿出来,自己留着喝了,真是糟蹋。
    拿出自己珍贵之物,却被人弃之如敝履。
    驿丞对这几位高贤之士,着实伺候不来。
    打过招呼,便行礼退下。
    堂中只剩下四大清流世家家主及晚辈。
    那手持桃枝的中年男人,则是躺在驿馆屋顶之上,闭目养神。
    四大清流世家之人,并不是误算水路路程,提前几日来到。
    而是有意为之。
    他们有意让四家晚辈,在中秋赏月之前,去一会镇国公府那位世子。
    虽堂中仅有他们几人,这话亦不可当面说出,只能隐于心中。
    毕竟,他们是清流名士,要时刻注意自己品行。
    只是,这些清流名士,也最擅长玩文字游戏。
    将肮脏不堪,换个冠冕堂皇的说法。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